推荐看法大全:云南天下艺借贷纠纷,天下长河制片人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有很多人骂我。

尤其是那些萝卜丝、螺狮粉们。

我家爱豆演技炸裂,你凭什么张口就喷?

话说,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是在喷你家爱豆了?

认真看完,你会发现,我大概连这部剧都没有喷。

我喷的是整个影视圈,往小了说,也是历史剧频道。

我们守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硬是拍不出像样的历史片来。

这就是现状,也是大写的尴尬。

然而一直都拍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

像《天下长河》这样的水准,放在前几年,还只是平平无奇。

放在今天,却被捧上了神坛,成为难得一见的佳作。

不得不说,这是历史剧频道的整体倒退。


01


《天下长河》拍得可以吗?可以。

罗晋他们演的可以吗?也可以。

只是,仍然问题重重。

蒙羽也算是个业余编剧,深知编剧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情节,被导演、制片人、投资人等等各方,大手一挥,无情PASS掉。

然后改剧情,改线索,改演员,直到改得支离破碎。

完了以后,观众还骂编剧是白痴。

那感觉,让人有苦难言,恨得牙痒,掀桌子摔椅子的心都有。

在这部剧中,编剧、导演是同一个人。

编剧出身的导演,上一部知名作品,是《大明风华》

大概齐可以说,他能把握全局,能避免前面那些尴尬。

大概齐也可以说,这部剧的问题,基本都出在他一人身上。

第一个问题,就是剧情故事的拉垮。

不可否认,编剧在历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仍然诸多漏洞和硬伤。

我敢说,这位编剧兼导演手下,一定有一帮创作团队,其年龄普遍不高,历史学的明显不够。

以至于“吃快餐”场面比比皆是。

这部剧,并非另一个版本的《康熙王朝》,而是处处模仿《雍正王朝》。

圈内人应该都明白,《雍》要比《康》高明不止一点半点,所以,更有借鉴的意义。

《天下长河》以治水为切入点,仍然表现权力斗争。

包括治水在内的很多关键要素,极有可能都取自《雍正王朝》。

这里随便举举例子。

木兰围场,孝庄教训老家那些八旗旗主的桥段,与《雍正王朝》如出一辙。

科举开榜,徐乾学、高士奇、陈潢三人等待送榜的桥段,与《雍正王朝》里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三人简直一模一样。

都是同一客栈,连番报送,都是最应该考上的人落了榜。

甚至于,连苦难三兄弟的人设,都极为相似。

无论前情,还是后续。

再看叫花鸡那一段。

高士奇请徐乾学、陈潢吃鸡,一边吃一边讲做法。

然后徐乾学要联诗。

上边是《天下长河》里的画面。

下边是《雍正王朝》小说原文。

这不能说是借鉴,完全就是照搬上来了。

只不过把李卫、邬先生、尹继善,换成了苦难三兄弟。

当然,这个故事也可能并非二月河先生首创。

大概齐,早有民间流传。

蒙羽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那就是有本写于很多年前的网络小说,也用了同一桥段。

而且,里面的内容也是治水,也有河道总督。

从时间上看,《天下长河》明显要晚于这本网络小说。

所以,其治水创意,是否也有借鉴呢?

不得而知。

但能确定的是,《天下长河》的剧本创作团队深谙吃快餐、拿来主义之道。

顺便吐槽下,对于一只鸡,肠子肚子[ dǔ zi ]这样的说法,实在太过随意。

不过,这已经是下一个问题了。


02


很多人把《天下长河》说成是历史正剧。

也确实,很有正剧的架子。

不过片方还是很聪明的。

前期宣传时,一直打着历史剧的称号。而到播出时,则加上了“传奇”两个字。

即便是作为传奇剧来看,里边也有很多情节或台词,太过随意。

随意过多,便失其厚重。

在《康熙王朝》里,曾出现过“我孝庄”这类的笑话。

在《天下长河》里,则出现了“我老索”。

不同的是,前者是常识错误,后者是以下犯上。

索额图对着孝庄太后,自称,老索我。

可能说完,他也意识到很不对。

于是,趁着孝庄没有发现,偷偷摸摸改成了“奴才我”。

这样的不走心,在剧中随时可见。

其轻薄敷衍的创作态度,可见一斑。

而另一些情节的设计,则让人觉得很儿戏,甚至是无脑。

高士奇落榜后,在索额图家做幕僚,想以此得到推荐。

而他当幕僚的方式却是作死。

索额图在里边被塑造成为大字不识的老粗,为了讨康熙欢心,他让高士奇帮他润色奏折和诗文。

这样,显得他比较有文化。

高士奇问,是润色成文采斐然的,还是大气磅礴的。

老索说,我有几斤几两,皇帝还不知道?你就记住四个字:不卖聪明。

弄好了,我给你大大有赏。

可以说,索额图已经很真诚了,而高士奇呢,竟在里边戏弄讽刺他。

被康熙一顿嘲笑,脸面全无。

他回来就把高士奇吊在梁上,打了个半死。

明明告诉你,不卖聪明,你还自作聪明,戏弄主子,活该打死。

索额图还算心善,并没有打死他。

他倒好,转头跑到明珠那边,说老索羞辱名士,我要换个主子。

而且,他还说,明相您是大树,我是猢狲。

靠,谁不知道树倒猢狲散?你这是来诚心投靠,还是来盼着我倒台啊?

而明相呢,反而觉得他是个大才。

愿意引荐给皇上,愿意让他高升起来,制约自己。

同样类型的话,高士奇之前也对老索说过。

他说,我一定给您把奏折改得好好的,让您在皇上面前,耗子掀门帘,露它一小脸。

这俩主子,也真是够傻的,被骂了还觉得人家好。

其实,这也不是高士奇自作聪明,而是编剧自作聪明。

智商不够,狗血来凑。


03


这种愚蠢的桥段,同样随处可见。

明珠为了引荐高士奇,就在索额图家制造了个机会。

前边还有师爷如何有眼无珠,咱就不说了,直奔主题。

高士奇端着酒壶,摇着扇子,晃晃悠悠出来,口中念念有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康熙一听,惊为天人。

说,兄弟你可以啊,赶紧过来喝杯茶。

他念的啥?《千字文》开篇!

在古代,《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并称儿童三大启蒙读物。

也就是说,八岁登基的康熙皇帝,连个幼儿园文凭都没有。

康熙问他学些什么,他说,我学的是张良陈平的治国之术,可以为帝师。

康熙正愁没人教他治国呢,立马虚心请教。

高士奇说,皇上危在旦夕,你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康熙一听,醍醐灌顶。

哈哈哈哈,果然是幼儿园没毕业啊。

爱新觉罗·玄烨一世英明,竟连这句话都不懂。

顺便说一下,在前一集里,大老粗索额图还对他说过。

再顺便说一下,这句话不是张良说的,也不是陈平说的,而是陆贾说的。

高士奇引用完这句不知所云的话,康熙就让他一日七迁,从落榜举子,坐火箭进入南书房,与明珠、索额图平起平坐。

就是这个样子,猛一看,像模像样的,认真起来,完全经不起推敲。

如此大制作的一部“良心剧”,频频出现低智情节,实属不该。

是编剧、导演的基本功不过关。


04


片方发布了几张对比照,很多人就吹捧说,神还原啊!

呵呵,摆拍谁不会?

《天下长河》的大体框架,有迹可循,靳辅、陈潢、高士奇、徐乾学等等,也真有其人,甚至其事。

但要说还原历史,那还差得远。

毕竟,片方最后也不得不改称“传奇剧”。

很多人说,罗晋演技炸裂。

这我同意,与以往相比,他的进步确实很大。

很多人说,罗晋演技拉垮。

这我也同意,放在整部剧中,他确实很不出彩。

如果不是因为他演主角,他是皇帝,分分钟被人弃于脑后。

说罗晋不好,他的强大粉丝团就不高兴了。

——康熙八岁登基,十五年后也才二十多岁,我家爱豆演出了那个年龄应有的状态。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道理,只不过仍然经不起推敲。

谁说擒鳌拜,平三藩的少年天子,就应该这么弱?

如果不服气,请到《汉武大帝》里去看看,少年刘彻是怎么演的。

罗晋的弱,不在于不够身强力壮,而在于没气势,太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配音。

据说是他自己配的,这种态度很好,可惜音色太差,总感觉是蚊子哼哼。

那位说了,康熙就不能蚊子哼哼吗?

也不是不能,可我们在拍电视剧啊,求的是完美,如果你硬要破罐子破摔,我也没辙。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奚美娟老师身上。

奚美娟老师刚刚得了金鸡奖,当然是位好演员,老戏骨。

可她不适合演这个角色。

这么慈祥的一位老太太,这么细声细语,柔弱无力,怎能说出“我孝庄”来呢?

他们二位,不能说演技不行,但在蒙羽看来,角色确实不太合适。


05


说了这么一大堆不好,《天下长河》就真的很差吗?

当然不是。

放在近两年的古装剧、历史剧中来看,确实已经不错了。

遗憾的是,整个历史剧集体倒退,再也拍不出像《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一类的厚重的神剧了。

说句难听的话,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现在的导演,是越来越不会拍历史剧了。

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度来说,真的很难让人相信。

最后,不能免俗地要给《天下长河》里这些演员排排序,打打分。

只算一家之言,不喜可喷。

第一梯队的有:演靳辅的黄志忠、演明珠的公磊、演徐乾学的赵麒。

黄志忠一如既往地稳,公磊让人眼前一亮,赵麒很考验演技(虽然看起来很浮夸)。

第二梯队的有:演索额图的梁冠华、演高士奇的陆思宇、演孝庄的奚美娟。

两位老戏骨发挥都挺好,奈何角色与自身多少有些出入。

陆思宇也算亮眼。

第三梯队的有:演陈潢的尹昉、演于振甲的苏可、演康熙的罗晋。

尹昉的表演痕迹较重,苏可的角色很拧巴,发挥受限,罗晋前边说过了。

总之,这些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起码及格以上。

尤其罗晋,演了那么多甜宠、霸总之后,是该沉淀一下了。

希望四十岁以后的他,不光拼颜值,更要拼演技。


更多链接: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关注“蒙羽其艺”,给你新鲜好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