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国家法官学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承办的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工作已全部结束。自2020年3月31日《关于征集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的通知》(法学(研)[2020]3号)下发后,在各高级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论文的征集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20年9月1日,组委会办公室共收到法院系统的参评论文1725篇,法院系统外的参评论文121篇。组委会组成了由资深法官、法学教授等专家在内的“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委员会”,实行匿名评审、一稿三评、独立评审、同行评审、同题(类)择优推荐制度,分15个小组对参评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同时,为了保证学术论文的评选质量,组委会办公室对每一篇推荐获奖的论文均利用专门的检测软件进行了原创性检测,从文字复制的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了甄别,对复制情节较轻的论文作降等处理,对确定为抄袭、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的论文取消获奖资格。最后,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5篇,二等奖论文155篇,三等奖论文188篇,优秀奖论文328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请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将获奖情况通报本辖区的获奖作者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全国法院学术讨论组织委员会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获奖名单.doc
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
获 奖 名 单
一 等 奖
业主的法律之门:涉业主共有利益行政诉讼规则的思考——以利益衡量为视角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 王志来 祝文锋
行政程序瑕疵司法审查标准的厘清与构建——基于最高法院80份行政裁定的实证考察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玉刚
理性回归:社会公众视角下诉讼服务的现实考察与效能提升
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刘雅男
专业化审判“指定”与“随机”分案机制的科学构建——以B市711个专业化审判团队为研究对象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陈琨
“社会啄木鸟”:司法建议创新社会治理的功能、模型和路径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振东
从任意到强制: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与确权之诉的合并路径与程序构建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 林道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齐茜 王俊
类案判断的“三阶法”:规程·标准·方法
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士得 贾清 李新磊
执行标的多个查封下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重塑——以许可执行之诉作为既判力扩张之程序补强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程立 熊诗岚
“案”以类聚:人工智能辅助下类案推送质量的路径优化——以信息维度提高用户需求为视角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 周莉 成文武
统一民事公告送达适用方式的路径探索——以保障受送达人“参加”为核心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廖海峰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熊静 王苗苗
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下失信惩戒分级分类机制的审视与构建——以S市B区人民法院三年执行数据为样本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 徐毓杰 贾路
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规则的厘清——以证明简化为内在逻辑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红刚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法院 肖慧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 谢还英
“四类案件”智能化识别的路径构建——以技术治理复杂性难题的逻辑与限度为视角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徐骏 杨潍陌
政府信息公开案件试行有限一审终审制的思辨与创建——以B市12年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实证分析为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赵卫红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马媛婧 李颖
审判程序与审判组织的“结构性”错位及其矫正——从制度捆绑到交叉适用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 海琼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 赵维蓉
二 等 奖
司法责任制背景下“四类案件”监管机制完善研究——以审判权与审判监督管理权之界分为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陈瑛洁
诉讼请求的释明:要件、实践效果与规范方向——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68条第3款的分析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张婷婷
情势变更原则在行政协议诉讼中的适用现状与规则重构——以63份生效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徐翔 丁楠
从文本到实践: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思辨与程序设计
北京互联网法院 张雯 李文超 武一帆
司法修辞力:法律修辞于法律语言法律思维之二元互动价值的“求索与解锁”——以古今司法治理实践中的对偶现象为切入点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张忠涛
四步识别法:《民法典》视域下债务加入与保证的区分适用——以“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188件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陈碧玉
民事程序一并审理“商标不当注册”争议之规范化模式构建——以中国裁判文书网128份文书为分析样本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高翡 张丽颖
规范与疏导:部分请求诉讼的实务困境及裁判路径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高明正 周子俊
环境侵权民事三诉分离模式的困境与突破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梅宇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张哲
黑恶势力涉案财产处置之现状审视与程序构建——以264件黑恶势力案件为样本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石魏
北京师范大学 商浩文
电子诉讼中证据出示的现状审视与规则创设——以互联网法院司法实践为样本
北京互联网法院 王红霞 李威娜 熊志钢
类案在司法推理中的规范化运用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孙盈 赵桐 祝兴栋
前后有别:既判力基准时下形成诉权式撤销权行使路径的反思
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 高娟
四川省盐亭县人民法院 罗富云 邓山山
权力平衡视域下特殊被告的收监疑难与破解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吕静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 唐光荣 彭万中
惩罚与保护:家事刑事诉讼的愈疗型司法模式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郑亚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的错位与修正
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 高娟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法院 仇淼
诉源治理体系下网贷纠纷化解机制的探索与构建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刘璇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陈旭云
集体土地上预征补协议效力认定的瓶颈探析与规则建构——基于237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张璐 甄硕
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金坤
实质解决行政争议视角下履行判决的“实体性判决”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刘群
三治合一:法治乡村建设的司法治理路径——以L镇54村推进法治治理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陈立如 孟强
山西省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孙海荣
保单现金价值强制执行的现状检视与程序构建——以中国裁判文书网486份执行裁定书为样本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金路 郭丽娜
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 赵鹏
法官惩戒委员会审议程序的理性完善——兼论法官惩戒审议程序司法化改造的可能性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冯国超
民法视阙下惩罚性赔偿制度之一体性构建——以民事侵权制度为基石的多维重构
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雪莹
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对“税收优先”排除规则之构建——以《税收征管法》第45条的“但书”为突破
吉林省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林南南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刘伟光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背景下“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兼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向绪武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 高阳 路敏
人工智能裁判新入口:民事速裁案件的算法——以请求权基础为理论支点
哈尔滨铁路运输法院 边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 赵力
“呼应式”司法回应策略选择——以涉诉舆情的“后真相”特点为视角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 杨功伟 所行 朝之悦
诉讼请求释明的困境与出路——以穿透式审判思维为视角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梁雍薇薇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昕 王贺
行政机关监督村务公开行为司法审查的困境与出路——以514份行政裁判文书为样本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张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鹏坤
黑龙江省抚远县人民法院 宋淑华
紧张与调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中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的关系及走向——基于典型案例和工作报告的分析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周维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 汤丽帅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洪波
推定规则在行政强拆案件适格被告司法审查中的适用研究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纪昀
超越“个案司法”:基层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重构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 郑重
独任制普通程序的双重逻辑与范式转向——基于十地半年改革试点经验的考察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叶锋
需求与回应: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之困境破解——以房屋权属登记案件为研究视角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刘月
行政抑或民事:新《行政协议司法解释》背景下PPP协议法律性质识别与解纷路径之重述——以312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张曦 蔺皓然
“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冒名登记之诉的司法检视——以283份公司设立登记案件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 张羽 金黄海
诉讼请求释明制度的深层逻辑与范式构建——基于诉讼请求释明隐性化趋势的考察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沈宸
行政公益诉讼中诉讼请求确定之困境与突破——以全国293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分析样本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 崔胜东 孙焕焕
对世行评估指标和审判质效指标的比较研究和方法互鉴——以13999件商事案件解纷效率的量化分析为切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李岳 陈冲 吴玮玲
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认罪认罚认赔”模式构建——以法信网近三年来240份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 王贤诚 费雄雄 黄佳
从案号编制到司法质效的曲径通幽——论全流程案号信息的优化设置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秀叶
行政诉讼中“滥用职权”审查标准的适用偏差与矫正——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及八省份共32份行政裁判文书为样本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法院 朱远军
破困探新:对利害关系认定标准的思考——以保护规范理论本土化为视角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 张传军 方一之
公共理性在热点案件裁判中的嵌入与指引——从对热点案件审判实践的研究切入
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肖天存
持多数意见者撰写裁判文书之机理分析与制度建构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周永军
类案可否不同判:事实相似性判断中“类”之确定性考量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张龑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程财
以“绩”增减:动态调整基层法官员额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法院场域SMART原则的调整模式构想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 谭斌 寇建东
行政协议诉讼强制缔约判决研究——以征收补偿协议纠纷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卢文兵 宁尚成
侵权引发的基本医疗行政给付追偿路径探析——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视角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圣斌 王倩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构成要件之却如与补过——以《民法典》实施土壤之改善为视角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秦善奎 张万江 陈蓉霞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的政府职能及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视角
浙江省嵊泗县人民法院 范凯凯
从理想回归现实:类案检索机制的真实困境与完善进路——以法律与技术的交互发展为论证视域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 王全 王炳江
区块链技术下智能合约式审理模式的构建——以诉讼之生产关系化为视角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法院 林晓鹏 周雷雷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机制的困境审视与路径探索——基于452份行政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法院 李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可诉性考量——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视角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蔡超 陈刚 吴婷
营商环境行政诉讼指标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以A省H市近六年经济和司法统计数据为样本
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虹 潘攀 杨丽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的识别标准——基于对300份“重复起诉”行政裁判文书的分析
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法院 王蔓
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追缴和退赔的失范与规制——以共同犯罪行为人的责任划分为焦点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 刘少威
省以下法院法官逐级遴选的实践困境与完善路径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戴李强 宋前娟
揭开神秘面纱: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可视化路径研究
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天石 方卫娟
“微时代”法院青年干警意识形态引导三维思考
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法院 颜培源 康丁岚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徐镇城
裁判文书说理评价机制的反思与重构——以民商事审判为研究基点
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郭兰君 蔡小兰 陈宁静
“出庭-出声-出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功能实效性研究——以500份裁判文书和Q市法院行政法官问卷调查为实证分析样本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 洪志阳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卿堆
存废之间: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功能续造——基于X市法院司法确认程序实证调查分析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帆
基层法院院长办案之审判职能实现模式优化
福建省连江县人民法院 兰丽群 张炎梅
执行力客观范围扩张视野下夫妻债务认定及清偿——以分配方案的确定为中心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 王燕军
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法院 陈公照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琼渝
论存货动态质押统一裁判规则建构——以201件动态质押裁判文书为实证分析样本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林伟 林巧 张一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权的扩张与个人信息保护——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福建省惠安县人民法院 周璇 陈子良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琳
行政示范诉讼的制度构建——以实质性解决群体性行政争议为视角
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 鲍滨 钟伟
行政决定财产保全的现实考察与完善进路——以600份行政裁定书为分析样本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法院 谢晖 黄淑娟 李伟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证明标准递进式之构建——以证明评价的诠释循环思维为视角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肖建国
江西省会昌县人民法院 李晓霞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人民法院 何晓园
法官认知视角下智能分案机制的要素识别与模型架构——以五类法院的实践为分析起点
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婷
行政纠纷诉前化解分流的问题与重塑——以J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背景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张冰华
直接损失赔偿标准的适用困局及反思——以329件违法强拆行政案件为视角
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郑怡 熊霓
刑事证据“技术性客观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结果视角下区块链存证应用的反思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法院 熊丽萍 肖慧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 董美霞
智能管理下案件电子卷宗运行分析——以服务于审判运行为视角
江西省万载县人民法院 朱玉琴
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 易腾
袪魅与重塑:交互性裁判方式生成逻辑思考——以AI与法感的协同为视角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民法院 赵兴 舒澜静毅
通向“习惯”:谚语运用的定位与完善——以司法治理功能的内外融合为视角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肖建国
江西省赣县人民法院 龚享福
黑恶势力“软暴力”犯罪的裁判规则——以从严刑事政策下的时空情境分析为视角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法院 卢芬 郭勇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法院 刘利荣
回应互动:多元解纷场域的优化路径研究
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惠越 刘雪丽
形式正义视域下司法人工智能的提升路径——以法定犯裁判事实证成智能化为样例
山东省陵城区人民法院 洪潇潇
知觉选择性视角下案件汇报偏差之程序控制——以审判委员会为例
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宋京红
改革后法官等级趋于集中问题反思——完善我国法官等级晋升之实然性与应然性思考
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庆伟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认罚”的界定与规则重构——以H省J市法院1324件案件为样本
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波 李静
从无序到有序:司法治理视角下行政减轻处罚裁判的规则之路——基于《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之展开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辉 李征
“五层四道”分流法: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机制的检视与重塑——以行政诉讼一审程序为视角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辉 张松鹤
移动微法院远程视频作证常态化建设困境与解局——以远程视频作证规则构建为研究重点
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令宝 王婷婷 杨雷振
集体土地征收“预征补协议”司法审查的实施路径
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 袁荷刚 张彩霞 史阳阳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民事执行工作应对机制研究——以“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为视域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文斌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 赵洪印 任留柱
区域诉源治理中法院新媒体“中央厨房”模式的构建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法院 张汉元 孙卫华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周元卿 李婧怡
行政纠纷化解机制——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审查意愿问题研究
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 万晓
家事审判改革视角下家事审理模式的规范化构建——以118家试点法院改革实践为实证分析
湖北省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金燕玲
确认行政协议无效之法律适用研究——以596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湖北省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向红芳 杨帅阁
从示范性文书看府院治理逻辑的分歧与弥合——以87份优秀行政裁判文书中答辩意见与判决说理的对比为切入
湖南省湘阴县人民法院 朱静
智慧法院建设背景下声音真实性的辨认分析——以电话交谈为视角
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 陆银清
不动产错误登记赔偿责任性质与形态的司法困境与出路——基于217份行政、民事裁判样本分析
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 齐志龙
从“无序”到“有序”:类案裁判指引机制的标准化重构——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的分析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李家成 鲁一帆
网络拍卖涉税问题的层阶化判断——一种以关系平衡为核心的执行方法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 黄媛媛
博弈中衡平: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程规划许可利害关系人判定的“保护规范”路径探析——以GT两级法院增设电梯典型案例为分析样本
广州铁路运输第一法院 许青
面向党政机构改革的行政诉讼被告认定标准——以“职权要素”为核心的实质解释路径构建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谢韵静
内设机构改革后基层法院审判业务部门优化管理之探究——以保障审判权有效运行与管理幅度相匹配为视角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叶振传 陈玲玲 谢婉卿
刑事热点案件回应型说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以裁判说理与公众意见的共识契合为题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思佳
武汉大学 陈佳琳
网络平台证据协助义务的现状检视与规则建构——基于社会连带主义的分析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 吴丹盈
行政审判如何对待家庭——“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情境分析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 孙永杰
补正与补充:民事裁判文书瑕疵救济程序的完善路径——以中国裁判文书网666份补正裁定为分析样本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 邓咏诗
“认罚”何以不“缴罚”:财产刑执行的困境与破局——以G市H区法院3306个财产刑执行案件为分析样本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 石妍
“执行不能”何以鉴真:运用大数据为被执行人精准画像——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视角
广州互联网法院 李艳玫 黄驿媚
互联网纠纷地域管辖规则的二律背反与功能矫正——基于流动空间理论之视角
广州互联网法院 逯彩平 沈婉婷
无纸化办案效能减损的流程控制——基于BPI的理论借鉴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 杨爽 黄晶晶 高尚
普通程序独任审制度的有效性建构——以功能聚合与互构关系展开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 谢雯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田娟
公信力与公定力的博弈:关联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困境与出路——基于72份行政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蒋群利 孔庆龙
从融合到定制:“智能纪元”视角下“AI+诉讼服务”体系的建构理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 谭小彤
《民法典》时代多数人侵权案裁判路径重构——以“六步法”防止共同侵权扩大化适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刘延龄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杨娴婷
不可抗力制度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的适用——以涉新冠肺炎疫情案例为视角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李静云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 冼晓莉 娄靓
证券群体性纠纷示范判决既判力的效力扩张与程序再造
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家林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秦拓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罗娜
司法建议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哈贝马斯商谈理论为视角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石磊
海南省司法厅 袁晶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杨文龙
提升监督成效与统一裁判标准集成:二审发改成果的闭环运用与双向规制——以S市法院为主样本
西南政法大学 邵海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黄源鑫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余德厚
自贸区法院(法庭)集中管辖机制的检视与再造——以自贸区司法深度参与自贸区治理为视角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 向毅 田丽
刑事指导性案例司法治理的实践检视与功能优化——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2件刑事指导性案例为样本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黄晨 欧明艳
司法介入乡村治理:功能反思与边界限定——以农村集体资产量化改革纠纷典型裁判为视角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王旺旺
论执行程序中的裁判冲突困境及完善——以客体、主体、依据三维视角
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李瑶 陈洲
基于“弱者图像”的被监护人侵权责任重塑——“同案因子”识别与“人之图像”理论在《民法典》第1188条中的适用
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江
四川省梓潼县人民法院 李春波
从无序到有序:见义勇为利益补偿案件审理困境及破局路径——以利益衡量三阶层理论为分析视角
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胡浪波
见义勇为确认行政案件之义务界阀锚定——基于群体心理、系统平衡等多维度分析
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胥洪刚
论放权后“院长发现程序”的规制与完善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 杨小平 冯茜 郑金蓉
自由、限制与平衡:抵押不动产上设定居住权之法律规则构建
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勤 杨轩 黄丹丹
社会信任的撕裂与修复:《民法典》视野下混合共同担保人内部追偿权的讨论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 关佩
四川大学 万雪梅
司法隐性知识交流(共享)激励机制之构建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王爽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杜晓蕾
论繁简分流改革背景下司法确认程序的优化路径——立足于K区法院规制虚假调解的系统实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 卢旭 严华
电子化材料真实性审查规则的构建——以审查认定的层次化分析为视角
北京互联网法院 孟丹阳 颜君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周锋
公开的界限:构建智慧法院的庭审直播信息保护网——以中国庭审公开网500个刑事案件庭审直播为样本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毛乃赜 孙淼淼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张长弓
鲶鱼效应:以先行判决“加速”繁案处理——以制度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高效的司法需求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 辛野 陈祠平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倪仲伟
公私场域竞合下法官名誉权救济程序的检视与规制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尹海萍 周洁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吉靳力
行政诉讼一般给付判决适用的规制探索——以与履行判决的区分适用为视角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董巍 刘毅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吕大为
检视与重构:民事二审独任制适用范围研究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方玉 陈文文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一麟
信息公开概念条款的实证考察与规则重构——以新《条例》实施后109份行政裁判文书为样本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陈金涛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任卫宁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吉靳力
整合与延伸:变动行政协议案件的审判困境与应对——以439份因政策变化引起协议变动案件的裁判文书为样本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 施政
房屋预查封制度的运行现状与完善路径——以裁判文书网244份执行实施和425份执行审查裁定书为分析样本
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郭敏 苗博 郭瑶
何去何从:政法编法官助理调动困境与出路——栓心留人和人尽其才之探索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张旦旦 王皓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孟思
行政指导性案例效能的检视与完善——以回应和规制裁判过程为参照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马惠芳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余亚宇 毕晓燕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审查规则的检视与构建——以未涉优先权异议房产上权利冲突的司法衡平为视角
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孙丰虎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刘舒婷
逆行:审判重心下移背景下推动提级管辖适用的改革路径探析——以222篇文书为分析样本
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存智
福建省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扬城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 黄盈熹
以“内心确信”为核心的证明标准之建构民事诉讼“排除合理怀疑”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法院 张志慧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李安国 赵霏
行政协议案件中行政机关的赔偿范围——以100件行政协议案件判决书为样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邱映晖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刘京勇
认罪认罚职务犯罪案件中被调查人反悔问题的检视与厘清——以《监察法》实施以来B市615件职务犯罪案件为分析样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邱映晖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连洋 张宏宇
裁判文书中公开审委会意见的现状审视与制度完善——以322份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陈静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刘明 杨婷婷
自动驾驶致损的责任认定、举证责任及保险理赔模式构建——以《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为视角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谢亚楠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 马文红
人体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民法典》第1008条为切入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恰德克·肯杰别克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卢文婷
“后果主义”裁判模式的实践失范与路径重塑——以人民法院执行公共政策为视角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梁伟伟 张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中级人民法院 王德顺
地方性视野下的角色参与:法院派出法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陶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人民法院 陈刚
破茧成蝶:初任法官精英化养成进路研究——以分阶精细化培养为切入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级人民法院 舒卫平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 朱嘉蹊
送法下乡:在线诉讼模式全新应用场景规则设计——基于“VEF”原则逻辑起点的展开
华东政法大学 王锦熙 夏金莲
法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养成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俊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王雅琳
如何对待权利:认罪认罚上诉案件中检察机关同步抗诉之实践考察与问题反思——以585份二审同步抗诉刑事裁判文书为样本
湖南省法学会 匡佐民 李小平 唐红
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管理机制研究——“以法官为中心”的探索和构建
中国政法大学 王晓艳 原静
中国人民大学 王琼瑶
三 等 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