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爆料消息:石中壁借贷纠纷,济南金线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吴叔上次的文章,讲述了意外发现“金线泉”的过程。。

徐霞客笔下谜一般的金线泉终于找到啦!

在西山美女峰下周培源故居盘边的泉眼,真的就是徐霞客笔下的“金线泉”吗?

查资料,有专家就是这样认定的,但真的是疑点重重啊!

当然,查资料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这样一条线索:有专家认为,金线泉应当在周培源故居南边大约2公里——即“灵光洞”前百多米处,即当地人称为“响水闸”的地方。

金线泉,到底在哪里?


“金线泉”到底在哪里呢?这样的疑问一直困扰着吴叔。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本来是不打算出去走路的,可是疑问未排除或者确认,心里面总是放不下!

看看外面阳光也不是很烧烤的样子,于是决定还是出发。

今天端午,古人都要到水边祭屈原、过节,今天出去,就算没有什么收获,带上一早煮好的粽子、芽豆到滇池边品尝一番,也是一件很应景、很应节气的事情啊。

生活真的要有仪式感!

端午节的仪式感

出门还是选择公交而没有开车,后来的经历说明,这真的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下了附6路公交车,走到老高海公路上之后,在窄窄的双向车道边徒步行走,而且顺滇池边行走是逆行,真的不安全!再加上,回程如果再走到黄金支队坐公交也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很不方便。

当然,开车去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后边会说到的转向滇池边看金线泉的叉口,是在车流很大的直道上的一个左转弯!

从昆明城开车去看金线泉,这个路口一定注意安全!

老司机都知道,这样的叉口最容易发生事故,切记!切记!


提醒的话说完了,继续话题。

下了附6路公交车,西边依然是高耸逼人的挂榜山。

挂榜山下,真的不敢高声语

传说中,这个“榜”可是题名的“金榜”哦!今天还是高考的日子,希望所有看到文章的朋友的孩子、包括吴叔自己家的公主,都在将来的某一天,能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挂榜山再往南、也就是金宝山方向,渐渐地,山形没有了刚下车时候的那种压迫感。

山形逐渐开阔了

吴叔想到了《徐霞客游记》中是这样讲述的:

南壁愈拓削,一去五里,黄石痕挂壁下,土人名为挂榜山。再南则崖回嘴突,巨石垒空嵌水折成璺(wèn裂缝),南复分接屏壁,雄峭不若前,而兀突离奇,又开异境。

确实,如果不身临其境,是无法感受到这种细微变化的。也由此可见,徐霞客游记的现场感

真的很强!

与前面不同的异境

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之后,吴叔对今天发现金线泉又多了几分期待

逆行老高海公路不长的一段距离,就看到了大大的“观景区”公路标志牌,于是果断地离开了危险的公路。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高海公路上,滇池边这样的观景区很多

离开公路后,发觉有小路可以通向滇池边,当然要去走下去看看了。

小路通向滇池边

下探到滇池边上,今天的滇池风浪很大,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堤坝。说到石头,吴叔注意到,这里,无论是在岸边,还是远处滇池的水中,都有大大小小的石头。

滇池中的大石头

这样的场景,又符合徐霞客记录的场景了:

三里,下瞰海涯,舟出没石隙中,……。

而在徐霞客讲述完金线泉、金线鱼之后,又发现了大石洞。在描述他探洞的路径时,徐霞客再一次提到:

……,即前所望石中小舟出没处也。

滇池边的不同画风

看着滇池水中的大石头,吴叔虽然没能看到小舟,但真的期待能在公路小边明显有一道石坎的边上能见到一泓清泉。

但吴叔没有看到看到清泉,只看到长满了水葫芦的泥潭,莫非这些就是当年的泉塘?

风景很美

滇池中已经消失的水葫芦

看着是在不像,吴叔继续沿着这片景观带往南走,很快就来到了观景台。观景台有个很有特色的名字:灵光洞。

可是这一马平川的滇池边景观带看不到什么洞啊,除了前面提到的的滇池中的大石头,这里连大一点石头都没有一个啊?

观景台上这几颗大树,很适合拍照

坐在高高的滇池边台阶上,吴叔开始休息、喝水、吃粽子,过起了端午节。远处西南边是金宝山,东南边是突入滇池的田地和人家,加上北边的这些景观带,围成了滇池西边这个湖湾:晖湾。

晖湾不是“灰”湾

晖湾不是“灰”湾,这个“晖”是滇池朝晖的“晖”。因为位于滇池的正西边,据说,高高的挂榜山和这个湖湾,是接受滇池第一屡晨光的地方,因此而得名。

光景台的北边靠近公路边上有个现代派的标志,走进一看,上面有四个大字“挂榜巡波”,旁边还有一些诗句。

前边两个字,就算会读,估计知道所指的也不多

说实话,在这之前,如果吴叔看到这几个大字,也肯定会是一头雾水的。

但是因为细读《徐霞客游记》,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西山南边的峭壁叫做“挂榜山”,此情此景,叫做“挂榜巡波”,真的非常贴切。

挂榜与挂榜山同框

这就是吴叔身体力行,在行走中阅读《徐霞客游记》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再美的风景,看多了都会厌倦;而路边一座不起眼的山、一块不起眼的大石头,一颗不起眼的大树……,当您驻足凝视的时候,你能听到历史的声音、你能感受到人文的韵味,这才应该是旅行的真谛、或者说才是行万里正确的打开方式。


看完“挂榜巡波”的标志牌,吴叔回望观景台通向公路对面山脚的一座天桥,在天桥台阶的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灵光洞,过桥30米。

惊喜!

那一刻,真的是欣喜若狂啊!

因为灵光洞观景台周边,与滇池有四五米高的样子,这也是先前吴叔在看到滇池中大石头在山崖边寻找“金线泉”的原因。而观景台再往南,因为修筑公路,已经在水面架起了桥,就算有什么泉,也早已经不存在了。

观景台南边公路桥

因此,突然看到“灵光洞”的指示,吴叔差不多已经放弃的念头又或起来了,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立马上桥,过公路,顺着路朝南边走,很快就看到了灵光洞,原来这是一座依洞而建的小庙。

灵光洞小庙

小庙前面的这些建筑和各路神仙,吴叔匆匆一瞥就放弃了,直奔后面的山洞。

山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各种形状的钟乳石还可以见到。洞不大,石壁和地面很干燥,也被辟成了某路神仙的洞府接受香火了。

灵光洞内

吴叔没有看到什么水迹和泉眼,转了一圈又走出小庙。这是石洞无疑,但是不是徐霞客当年探过的大石洞呢?

灵光洞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出了小庙的吴叔念叨着“泉北半里,有大石洞”,继续在小庙南的山崖边上寻找。如果真是徐霞客探访过的洞,金线泉应该就在洞的南边不远处。

《徐霞客游记》里古代的“二里”相当与现在的一公里,这里的半里也不过是250米左右,应该很近了。

小路通向何处?

顺着山崖下一条精心修建但明显已经废弃的小路寻找,很快又看到了一个大洞,已经被人占用了、封堵了,还修建了一道开着一条逢的大门。

从洞的规模来看不小,会不会是徐霞客进里面探了一里的洞?

吴叔志在寻找“金线泉”而不是探洞,也不想贸然闯进别人的地盘惹麻烦,就继续往南边走,隐隐约约看到山崖上还有一个洞。

山崖上隐约的洞口

洞找到了不少,可是“泉”还没有哪怕一丝线索。

吴叔甚至已经违规穿入到了高海高速的路边上了,再往前走,就要到晖湾收费站进金宝山的道路了,看看也没有什么迹象,只好折返回到小庙。

违规走到高速路边,赶紧退回来

坐在小庙前边的一颗大树下,吴叔又一次不甘心地翻看起《游太华山记》的这一段,金线泉就应该在这附近,但到底在哪里呢?!

灵光洞小庙与收费站的距离就是500米,大约一里

又走回到光景台,又走到观景台南边,这次甚至下到了滇池边上,当然不是要去与滇池水亲密接触一下。

公路桥下,会不会有奇迹?

看着、听着滇池水拍打着公路桥墩,看着晖湾南边的水岸,吴叔也不知道这么办才好。呆了好一阵子,吴叔看到南边公路桥的尽头处还有一片景观带,有好多人在哪里的滇池边上钓鱼。

可是怎么过去呢?淌水肯定是不行,回到公路边上,看着窄窄的公路和呼啸而过的车,吴叔犹豫了很久,这个时候真的后悔没有开车来了。

冒点险,但是不违规

犹豫了很久,还是一咬牙决定冒着危险走过公路桥,走到南边的景观带那边看一看。


大石洞的南边“半里”处,也是找到“金线泉”最后的希望所在了。

特意观察挑选了一个车流小的时机,吴叔很快逆行着走过这段大约只有一百多米的公路桥来来到灵光洞光景台南边的景观带。

滇池岸边

这片景观带越往南越宽阔,滇池边上修筑了石堤,岸边近处,有一些不知是铺筑的还是原来就有的石块。而景观带上,栽种的水杉,已经很高大、浓密了。

水杉林

穿过景观带,很快就来到一个开阔的地块,看到这里有两个大大的池塘。最南边的大池塘,水面上漂浮着厚厚的暗红色的浮萍;而北边的一个小池塘,却能看到水面。

走进一看小池塘里清澈见底的水,看到水中摇曳的水草,吴叔笑了。

清澈见底的水

这应该就是“金线泉”了,这次应该是真的了。

摇曳的水草

一路走来,无论是挂榜山的山形,还是滇池水体中“小舟出没其间”的石头、北边的大石洞,无一不证实眼前的这一池清泉,就是徐霞客笔下的金线泉。

抬头再看看西边的山上,山形不在陡削不可攀,徐霞客折返到美女峰顶向南四里、再向东下二里找到黑龙池,“已临金线泉之上”也能对的上号了。

远处的山上有黑龙池?

这就是金线泉了,不会再错了。

最最难得的是,滇池边上这个池子里的泉水,真的是少有的清澈,水中长者长长的水草,池塘边上还有几个人在垂钓。这样的场景,正是后来徐霞客在车家壁村龙潭看到的画面。

池塘中还有人垂钓

吴叔追着徐霞客的脚步子么长时间,真的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清的泉水和龙潭,这样的记忆还是在30多年的农村老家。

清澈的龙潭水,能让人回想起那些年

当然,听说滇池东边滇源镇的黑龙潭,也有这么清澈的泉水,可那是昆明的东边很远的地方,而这里是滇池的西边,与滇池只在咫尺之间。

与滇池的咫尺之间

围着小池塘周边转了一圈,细细感受这喜欢的清冽。在池子靠山的西边,一个出水口在哗哗地流淌着、补充着水池的水。

出水口

方井

出水口再往西,是个方方的石井,井盖已经不知所踪。刚好一缕阳光照射到井口水面,波光粼粼更显得井水的清澈纯净。

光影与清水

在井口旁边,是个地下水监测取水点的标志。

一看就是不一般的地方


在水池边呆了很久,和垂钓者探讨了一番清泉、金线鱼,观看了钓桶中游动的小鱼小虾,收获满满的吴叔打道回府

回望金线泉

回到公路边,遥望远处的挂榜山,遥望滇池水拍打着的晖湾水岸,再一次回望金线泉,吴叔知道,西山脚下的追寻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找到金线泉,已无憾

剩下的,关于徐霞客《太华山游记》,只有一个山腰的“黑龙池”了。也许,那也会是一段漫长的路、一段漫长的过程。

西山聂耳墓前广场边上的《游太华山记》

不过,吴叔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