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交易或借贷活动中,逾期付款是常见的纠纷类型。当对方未按约定支付款项时,债权人是否有权主张利息?如何计算利息?本文结合最新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为您梳理主张逾期利息的全流程攻略。
若合同中约定了逾期付款的利息标准,债权人可直接依据约定主张。例如,合同条款写明“逾期付款按日万分之五计息”,则可据此计算利息。
若合同仅约定违约金但未明确利息,债权人可主张违约金与利息一并赔偿,但总额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
根据《民法典》第584条,即使未约定违约金或利息,债权人仍可主张逾期付款的法定利息损失。利息计算标准为LPR的130%-150%。
若合同约定了借期内利率但未明确逾期利率,可按借期内利率主张逾期利息,但不得超过LPR的4倍。
利息按LPR计算,起算时间为付款期限届满日或债权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
逾期利息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超过LPR4倍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需主动调整计算标准。
单一证据(如仅有转账记录)可能无法证明债权关系,需结合合同、沟通记录等形成完整证据链。
逾期利息不仅是弥补资金占用损失的合法手段,更是约束交易诚信的重要机制。债权人应注重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在纠纷发生后及时固定证据、启动法律程序,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如需专业指导,建议咨询律师或通过“华律网”“律图”等平台获取针对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