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伙科普下个人借贷纠纷应诉案例,为群众办实事调解纠纷

年关将至团圆时,

欠条到期还无期,

深夜辗转徒叹息,

一纸诉状把冤递。


2021年 12月,任丘法院李希法官收到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看着那发黄的借条,厚实的卷宗,李法官迅速整理思路,全身心投入此起案件。原来,第一被告张某曾向原告黄某借款 30万元,约定月利率 2%,第二被告王某作为担保人,对上述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借款到期了,被告张某偿还了部分钱款后,双方经核账又于 2019年续签借款合同一份,这次二被告未如约还款。原告黄某将张某,王某二人诉至法院,要求其还清借款。

常言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古语又云,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对这样一件案情简单、常见的普通民事案件,李希法官没有一判了之,而是本着化解纠纷的原则,将调解作为首选。在诉前调解阶段,李法官多次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询问细节,提起预案,约双方到庭调解。被告张某积极配合,但被告王某却一直处于失联状态。李希法官通过查询办案系统,发现王某已经涉及多起诉讼案件,经常与法院“躲猫猫”,以不露面的方式消极应诉。无法联系的被告成了调解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李希法官没有放弃,一方面通过村委会查找王某,一方面做被告张某的工作,让张某配合一同寻找王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王某终于到庭应诉。立案后,案件进入实质调解阶段却再次陷入僵局,双方对于还款数额存在巨大分歧——黄某要求按照借款协议约定一次性偿还本息,张某表示前期已经偿还了不少利息,现在没有那么多钱,王某更是直言一次性还不可能。李希法官见双方态度如此坚决、差距巨大且有情绪激化的风险,果断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模式,分别给双方做工作。当日的调解从上午十点直至下午一点钟,双方终于同意本息15万元的数额,但是对于还款期却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因下午还有三个庭审,也为了双方有缓冲时间,李希法官让双方先回去,再约时间调解。谁知,这次之后王某再次如石沉大海般无法联系,就连原告都已经放弃调解。但李希法官没有放弃,经过多渠道打听、多方式联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与被告王某取得联系,并定于2022年 1月 12日再次调解。2022年 1月 12日上午,黄某、张某、王某如约而至,李希法官苦口婆心、释法明理,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努力后,双方终于达成调解,本案圆满解决。当调解书递到每位当事人手中的时候,此起案件也终是尘埃落定。

这时,原告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锦旗交到李法官手中说:“这是你应得的,今天就算调不成我也要送的。你对工作真负责,要不是你坚持,肯定达不成调解啊。”

被告张某看到这一幕表示:“李法官确实是办实事的人,我也要表示感谢!”于是,12日下午被告张某也将感谢和认可之情制作成锦旗送到了李希法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