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逾期乱发身份信息

。 2. 追溯泄露源头
回忆近期被哪家催收机构频繁骚扰?核对泄露信息是否与某笔逾期债务的关键资料吻合。若收到类似捷信等平台发送的逾期短信但从未借款,警惕是个人信息被冒用贷款,需立即核实。

二、平台投诉:要求删除信息,封禁账号

  1. 向发布平台紧急举报
    • 微信/QQ群:点击群内侵权信息 → 选择“投诉” → 提交证据,注明“违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 抖音等社交平台:通过APP内举报通道或“侵权投诉”入口提交证据截图,要求下架视频/图文并封号。
    • 短信轰炸:向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举报骚扰号码,申请拦截。
  2. 书面投诉,留存凭证
    若平台反馈迟缓,通过官方客服、邮箱发送书面投诉函,清晰列出侵权内容、链接、你的诉求(删除+处罚账号),并设定合理处理期限(通常3-5个工作日)。

三、强势维权:向监管与法律机关出击

若平台消极处理或泄露仍在扩散,升级维权手段:

  1. 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平台
    • 涉及网贷平台非法出售用户信息、暴力催收的,立即向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地方金融办举报。重点说明:平台名称、合同陷阱(如模糊的高额罚息)、泄露证据、催收录音/截图等
    • 举报渠道:官网投诉平台、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
  2. 公安机关报案
    携带所有证据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指控催收方或信息发布者涉嫌: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条之一)
    • 侮辱诽谤罪
    • 敲诈勒索罪(若以删除信息为由索要钱财)
  3. 提起民事诉讼
    委托律师起诉侵权方(网贷平台、催收公司、信息发布者),要求:
    • 停止侵害、删除信息、公开赔礼道歉;
    • 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经济损失(如因骚扰被辞退);
    • 承担诉讼费、律师费。

四、反制催收:守住法律底线,拒绝妥协

  • 拒接无关威胁电话:非本人债务或超范围催收(如骚扰同事),可明确警告对方违法并录音。
  • 不签空白协议/承诺书:任何还款方案需书面确认金额、期限、利率合法性(年化超LPR4倍可主张无效)。
  • 拒绝私下转账:还款务必通过平台官方渠道,留存凭证,避免被催收人员截留。

五、防患未然:避免信息二次泄露与债务陷阱

  1. 定期查询征信报告(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排查冒名贷款,及时处理错误记录。
  2. 谨慎授权APP权限:非必要不提供通讯录、位置信息。卸载可疑借贷、赌博类软件。
  3. 理性评估还款能力:勿轻信“零门槛”贷款,警惕合同陷阱。逾期后主动联系官方客服协商分期/延期,避免外包催收介入。

关键提醒:即使债务真实存在,任何机构也无权公开你的身份证号、住址等敏感信息!逾期≠丧失人格权,留存证据、果断举报是击退违法催收的核心武器。


维权依据参考

  • 信息泄露投诉:
  • 暴力催收举报与法律应对:
  • 逾期处理风险识别:

隐私盾牌,由你掌握! 遭遇侵权时,冷静执行上述步骤,法律与监管是你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