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借贷、条约如约等场景中,"过期成本"和"滞纳金"是高频出现的两个辞汇。良多人对这两者的观点存在混杂,甚至觉得它们是统一性子的用度。本文将从法令界说、计算规则、使用处景等维度,系统剖析两者的实质差别,帮忙读者片面了解这一罕见但易混杂的金融观点。
过期成本的实质是资金占用成本。当债权人未定期履行付款义务时,债权人因资金被占用而发生的成本损失抵偿。依据《夷易近法典》第676条,过期成本属于法定孳息,具备抵偿性子,计算规范凡是参照市场利率。
滞纳金则具备行政处分属性。主要出往常税收、行政规费等范畴,是行政构造对过期缴费行动的惩办性办法。比方《税收征收治理法》规则,滞征税款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值得留意的是,2017年央行已撤消信誉卡滞纳金,改为守约金。
过期成本多采纳复利计算:
公式:本金×日利率×过期天数
信誉卡范畴多履行日息0.05%(年化18.25%)的规范。
滞纳金多采纳牢固比例:
比方税务滞纳金为逐日0.05%(年化18.25%),信誉卡守约金为最低还款额未还局部的5%。
适用过期成本的场景:
▶ 商业贷款过期还款
▶ 交易条约延期付款
▶ 民间借贷超期未还
适用滞纳金的场景:
▶ 税款过期缴纳
▶ 社保用度拖欠
▶ 行政罚款超期(注:夷易近事条约范畴已改用"守约金"表述)
某建材购销条约中约定"延期付款逐日加收3%滞纳金"。诉讼中法院认定该条款无效,因夷易近事条约不得约定"滞纳金",需按守约金规则调剂至LPR四倍之内。
张某2024年信誉卡过期2万元,银行按逐日0.05%收取成本(月息1.5%),另收守约金1000元(最低还款额5%)。依据新规,守约金代替滞纳金,但总额不得超越本金。
2024年《夷易近法典法律表明(三)》明白:
厘清过期成本与滞纳金的实质差别,不但关乎团体企业的经济好处,更是合规经营的法令必修课。倡议在签订条约、履行缴费义务时,务必明白用度性子,须要时咨询业余法使人士。只要精确了解规则,本领有效规避危害,保护自身正当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