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指南:逾期未抵扣进项税会计分录全解析(附实例)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常会遇到进项税逾期未抵扣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税务风险。本文将结合最新政策及实务案例,详解不同情形下的会计分录方法,帮助企业合规应对。


一、逾期未抵进项税的2种情形及处理原则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逾期未抵进项税需区分原因处理:
情形1:客观原因导致的逾期
适用范围:自然灾害、司法扣押、系统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
处理方式:向税务机关提交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可继续抵扣
分录示例

plaintext复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情形2:主观疏忽导致的逾期
适用范围:未及时认证、记账错误等人为失误
处理方式:税额需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不得抵扣
分录示例

plaintext复制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含税金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二、3种典型场景的会计分录操作

场景1:未认证先入账的进项税处理

操作要点:通过"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过渡

plaintext复制① 取得发票时:  
借:库存商品 100,000  
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13,000  
贷:应付账款 113,000  
 
② 次月完成认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0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13,000  

场景2:超期无法抵扣的进项税转出

政策依据:超过360天认证期限且无客观原因的
操作步骤

plaintext复制① 原已计入待认证科目:  
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13,000  
贷:应付账款 13,000  
 
② 确认无法抵扣时:  
借:管理费用-税务损失 13,000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13,000  

场景3:已认证但未抵扣的留抵处理

操作规范:月末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结转

plaintext复制① 结转进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0,000  
 
② 确认留抵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20,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000  

三、企业必须关注的4个实务要点

  1. 科目设置规范
    建议在"应交税费"下设立三级科目: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
  • 未交增值税
  1. 跨期抵扣限制
    留抵税额最长可结转5年,不动产进项税需按60%+40%分期抵扣

  2. 红字发票处理
    已抵扣进项发生退货时:

plaintext复制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 税务申报衔接
    增值税申报表需与账面数据保持一致,特别注意附表二第20栏"异常凭证转出"的填写

四、风险防范建议

  1. 建立进项税台账管理系统,设置认证到期前30天预警
  2. 定期与税务申报表核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余额
  3. 保存完整的抵扣凭证备查,包括:
    •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 海关进口增值税缴款书
    • 农产品收购发票
  4. 发生客观原因逾期时,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逾期抵扣申请单》

结语:正确处理逾期进项税不仅关乎企业税负成本,更是税务合规的重要体现。建议财务人员每月末核对进项认证情况,结合本文提供的分录模板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更多实务问题可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及各地税务机关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