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贷款指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时间还款,常见分类标准包括30天、60天、90天逾期。不良贷款则是银行判定无法收回的坏账,国内通常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归入不良。
剪刀差作为银行风控核心指标,特指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差额。当逾期金额>不良金额时,剪刀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例如某银行逾期贷款30亿,不良贷款20亿,剪刀差即为10亿。
误区一:逾期=不良
实际逾期仅代表短期违约,通过催收可挽回(如信用卡逾期30天内)。只有长期拖欠才会升级为不良资产。
误区二:剪刀差越大越好
正值剪刀差过高(如逾期50亿,不良10亿)表明银行催收能力弱,大量贷款可能恶化成坏账。负值剪刀差则反映银行将逾期快速划入不良,风控更谨慎。
误区三:数据可人为操控
2020年起银保监会要求逾期60天以上贷款必须归入不良,部分银行甚至将30天逾期纳入监管,压缩操作空间。
工商银行2022年报显示:逾期贷款率2.22%,不良率1.38%,剪刀差连续11个季度为负。这说明工行采用更严格的不良认定标准,将大量逾期提前划入不良,避免风险隐藏。
2023年银行业平均剪刀差为-0.83%,较2019年下降1.2个百分点,说明风控体系整体升级。但中小银行问题突出,某城商行逾期/不良比达380%,存在严重风险滞后。
掌握这三个指标的关联逻辑,不仅能看懂银行财报风险提示,更能预判借贷风险。建议借款人每季度查看央行征信报告,重点关注“当前逾期”与“不良记录”差值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以上数据综合自银保监会披露文件及上市银行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