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收到法律告知函怎么办?一文教你正确应对

一、什么是法律告知函?

法律告知函是金融机构或债权人针对债务逾期行为发出的正式通知文件,旨在告知债务人逾期后果、催收意图及法律依据。这类函件通常包含逾期金额、滞纳金计算方式、还款期限及法律风险提示等内容。

常见类型

  1. 信用卡逾期告知函:由银行发送,说明未还款金额、违约金及征信影响。
  2. 网贷逾期告知函:网贷平台或催收机构发出,强调法律追责可能性。
  3. 贷款逾期告知函:针对房贷、车贷等大额贷款,可能涉及财产保全措施。

二、收到法律告知函的后果

  1. 信用受损
    逾期记录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导致未来申请贷款、信用卡受阻,甚至影响就业和出行。

  2. 高额费用叠加
    滞纳金、罚息按日计算,部分网贷年化利率可达36%以上,债务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3. 法律诉讼风险
    逾期超90天,银行或平台可能起诉,法院判决后可能冻结资产、列入失信名单。


三、应对法律告知函的5步策略

第一步:冷静处理,核实信息

  • 核对内容:确认函件中的逾期金额、计算方式是否与实际相符,避免因系统错误或重复计费导致误会。
  • 保留证据:拍照/扫描告知函,记录接收时间,为后续协商或诉讼提供依据。

第二步:主动沟通,协商还款

  • 联系渠道:通过银行官方电话、网贷APP客服或律师函中的联系方式沟通。
  • 协商方案
    • 分期还款:申请3-60期分期,部分银行支持减免利息(如浦发、兴业等)。
    • 延期还款:突发疾病、失业等可申请短期暂缓,但需提供证明材料。

第三步:制定还款计划

  • 优先偿还高息债务:如网贷年化超24%,建议优先处理以减少利息负担。
  • 开源节流:暂停非必要消费,兼职增加收入,或变卖闲置资产。

第四步:寻求专业帮助

  • 法律咨询:若平台涉嫌暴力催收或高额利滚利,可向律师咨询诉讼风险。
  • 债务重组:通过律师事务所或专业机构介入,制定个性化还款协议。

第五步:预防二次逾期

  • 设置还款提醒:开通银行APP、支付宝等自动还款功能。
  • 建立应急基金:预留3-6个月生活费,避免突发状况导致再次逾期。

四、法律告知函的常见误区

  1. “收到告知函就代表被起诉”
    实为催收手段,起诉需满足“逾期超3个月+协商无果”等条件。

  2. “协商还款会影响征信”
    协商成功仍会上报征信“逾期分期中”,但优于“诉讼执行中”记录。

  3. “网贷协商必须逾期”
    少数平台(如安逸花)支持逾期前协商停息,需主动询问。


五、总结:理性应对是关键

法律告知函并非“死局”,而是解决问题的契机。通过核实信息、积极协商、制定计划,多数债务可达成和解。若遇威胁恐吓,立即报警或向银保监会投诉。记住:逃避只会让问题恶化,主动沟通才是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