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税收征收治理法》第六十二条,过期报告罚款的间接义务主体是征税人(企业或团体),而非具体包揽职员。即使由会计职员操纵失误导致,企业仍需先履行缴纳义务。
降息法令表现,若因会计团体尽职导致过期:
景象 | 借方科目 | 贷方科目 | 适用处景 |
---|---|---|---|
企业承当 | 停业外收进-税务罚款 | 应交税费/其余对付款 | 惯例处理方式 |
团体承当 | 对付职工薪酬 | 银行贷款 | 需经员工书面确认 |
滞纳金处理 | 财务用度-滞纳金 | 应交税费 | 按日万分之五计算 |
案例1:某公司因会计离职交接疏漏,导致增值税持续3月过期,累计罚款1800元+滞纳金。最终经过补缴+状况说明,税局免往行政处分。
案例2:集体工商户未报告个税被罚200元,会计主意团体失误应自担。法院讯断:无证据证实严峻不对,由店主承当。
误区:"罚款可税前扣除"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罚款不得税前扣除,需做征税调剂
误区:"过期报告=偷税" ***:仅依次遵法,与主观故意偷税有实质差别
误区:"电子税务局可主动补报告" ***:超期后需线下提交《弥补报告表》并加盖公章
plaintext复制过期发明 → 弥补报告 → 缴纳罚款 → 出具《税务行政处分决定书》
↓ 可恳求听证(超1万元)
→ 复核 → 保持/变更处分
结语:企业应建立"事先防备-事中操纵-预先救济"的全流程治理系统。倡议每年开展税务合规培训,将报告时效纳进绩效考核目标。如遇复杂状况,实时咨询12366或业余税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