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天然翡翠是没有荧光的,但人工处理的翡翠B货或翡翠B+C货,由于填充了有机胶,会显示少许荧光
例如B货翡翠在照射下,通体会发出荧光反应,因此翡翠是否有荧光,是判断翡翠真假性的重要依据。
翡翠产生荧光反应的原因很多,其中还包括下面这三种情况:
1、抛光粉残留,紫罗兰翡翠在抛光过程中,如果残留了紫色的抛光粉,那么这件翡翠在下,就会出现荧光反应,在证书上可看到”抛光粉残留“的标识。
2、一种极少见的情况,确实是真翡翠,也没有经过处理,但其中混入了太多石性杂质,杂质在下发出了荧光。
不过,这种“真翡翠”的外观,一般和石头无异,鉴定机构也不称之为翡翠,没有商业价值。
3、白色翡翠的光学现象,种质较差的白色翡翠容易反光,因此,紫光灯下照射白色翡翠极容易透射出紫色的光。
如果证书上,没有明确标注“翡翠()”的字样,就要小心再小心了。
荧光反应只能用于排除假货,不能证明其是真货。
那是翡翠术语里的苍蝇翅结构,也就是翡翠的“翠性”,也称"苍蝇翅",指的是翡翠表层,硬玉矿物解理面在光照下出现一个个犹如苍蝇翅膀的亮白色反光小面,在光照下转动的话,不同部位 的“苍蝇翅”会出现大小不同的片状闪光,此起彼伏,十分明显。当翡翠的结晶体足够粗大时,“翠性”也就是"苍蝇翅"会特别明显,肉眼便可轻易观察到。
"翠性"的明显是翡翠结晶体颗粒大小的反映,“翠性”越明显结晶体越大,"翠性"越不明显结晶体颗粒越小。抛开其他因素,翡翠结晶颗粒越细小,品质越好,也就是种头越好。
所以大部分"苍蝇翅"明显的翡翠水头都会很差,通会很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因为有些老坑翡翠的翠性就是比较明显,但是它的水头却很好,通明度几乎可以与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