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的特点有哪些
翡翠原石特点有以下五个:
一是皮壳:大多数翡翠原石有风化壳,称为“皮壳”。皮壳较粗糙、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称为砂皮石。砂皮颜色可分为:白砂皮、黄砂皮、铁砂皮、黑乌砂皮。可根据翡翠皮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程度、厚薄等,推断翡翠内部颜色、透明度、净度、结构等优劣程度。
二、松花:
“松花”是翡翠皮壳上绿色的表现,也是翡翠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根据松花颜色浓淡、数量多少、形态的变化,可推断翡翠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
三是蟒:
“蟒”是描述翡翠原料的术语,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这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依据。蟒带的形态、颜色、走向、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
四、癣:
“癣”:在翡翠原料皮壳表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叫做癣。它是一种与翡翠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是铬离子的提供者,俗称“癣吃绿”,或“绿随黑走”。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一般呈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呈靛蓝色、蓝黑色,往往围绕辉石,与皮壳周围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第五、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矿物硬玉发生退变质,形成新的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钠长石和霞石。雾有厚有薄,颜色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反映的是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白雾表明含铁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可能出正绿色高翠。

翡翠原石如何看皮
1、最常见的黄盐沙皮,这个是产量最多的。都说缅甸有十大场口,每个场口都有自己独特的原石皮壳,而黄盐沙皮就是其中的例外,几乎所有翡翠场口都能挖出这种原石。常见,则说明品相一般,产出极品翡翠的概率会小,否则这遍地都会是优质翡翠了。这种皮壳的翡翠大都皮壳紧实光滑,这就是内部肉质差的象征,松散稀疏,还很容易变种。
2、白盐沙皮,看上去和黄盐沙皮类似,只不过颜色换成了白色。表面被沙,有很强的颗粒感,这是最好的白沙表现。这种就比黄盐沙皮能切出的翡翠品质好了不少,大多数都是老种翡翠,而且水头也足,是很受玩玉人欢迎的。这里还要一起说一起黑乌沙皮,同样都是沙皮,黑乌沙的名气就比前两个要大得多了。黑乌沙的分布不算小,后江、帕敢、莫罕都有出产。特征是皮壳乌黑紧实,厚重得像一层黑色的蜡壳一样,开出的肉质大都紧实细腻,是能开出帝王绿常客。
3、水泥皮,听名字就知道,这种原石的皮壳坚硬无比,而且外表多呈灰色。它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压灯根本看不出内部的肉质情况,赌这种石头,那就是纯粹的开盲盒了,一点征兆都看不见。所以要是新入行的新人,一般都不推荐去玩这种料子,切垮的几率太大了。
怎么正确的辨别翡翠原石的皮壳
1、黄砂皮:指黄色的砂皮子。其中,黄盐砂皮是黄砂皮中的上等货,有黄色如食盐状的皮壳。所有场口都有黄砂皮。所以,黄盐砂皮的翡翠产出,场口很难区分。
2、白砂皮:指白色的砂皮子。其中,白盐砂皮是白砂皮中的上等货,有白色如食盐状的皮壳。
3、黑乌砂:表皮乌黑并有一层蜡壳覆盖,所有场口几乎都有黑乌砂产出,但质量最好的是帕敢和南奇场口的黑乌砂,也是高色翡翠存在的皮壳特征。
4、老象皮:灰白色,看似老得起皱,粗糙,形如象皮。看似无沙,摸着糙手。多有玻璃种 、冰种翡翠 产出,帕敢场口产出最多,是上等种水料存在的皮壳特征。
5、铁锈皮:表皮有铁锈色,一片片、股股,产自东郭场口,大多数底灰。如果高色就能盖过灰底,看不出灰的感觉。